1、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冰刺激面部、软腭、腭弓,软毛刷快速刷拂(感觉刺激);牵拉舌肌,诱发更大的收缩;轻轻拍打笑肌(牵拉)等。2、语音、语言的节奏训练:音调(四声)或唱歌、朗诵诗歌,练习陈述句、命令句、疑问句的语调等。3、发音训练:克服鼻音化的训练(推撑)、发音启动(起始为元音)、发音的持续训练(一口气发单元音,逐步过渡到发两个、三个元音)、音量和音高的控制等。 口部肌肉治疗是针对说话和喂食的物理运动,论及发音讲话和喂食的技巧所需的本体感和肌肉感觉的回馈,我们称之为讲话的感觉。 凭借精准的治疗,建立正常发音和喂食所需的口部肌肉正常活动,并通过大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以促进形成适当的发音讲话模式、提高说话清晰度以及喂食技巧。 下颌运动功能评估:自然状态、咬肌肌力、向下运动、向上运动、向左运动、向右运动、前伸运动、上下连续运动、左右连续运动;唇运动功能评估:自然状态、流涎、唇面部肌力、展唇运动、圆唇运动、唇闭合运动、圆展交替运动;舌运动功能评估:舌向前运动、舌向后运动、舌前后转换运动、马蹄形上抬运动、舌根(后部)上抬运动、舌侧缘上抬运动、舌尖上抬与下降运动、舌叶上抬运动 对被试反射、呼吸、唇运动、颌位置、软腭、喉运动、舌运动和言语方面的评定,为临床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诊断分型和疗效判定,提供客观依据,并对治疗预后有较肯定的指导作用。 对构音器官的运动功能及其形成清晰的、有意义言语的能力评估,由主观评估和客观测量两部分组成。目的:测评被试者汉语语音的构音能力,为制定言语矫治方案提供依据,监控构音障碍的发展,监控言语矫治的疗效。对象:听觉障碍、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智力发育迟缓、脑性瘫痪评估内容:由50个单音节词组成,通过18项音位对比,36对最小音位对比和音位习得情况的分析,来评估患者声母音位的习得的能力,声母音位对比的能... 由于神经病变、与构音有关的肌肉的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导致的构音障碍。 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结构形态异常导致机能异常而出现的构音障碍。常见病因如腭裂、咬合不正、舌系过短等。 错误、混淆的构音表现为固定状态,但又找不到病因,多见于学龄前的儿童。 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参与、应用有目的和有意义的活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增进健康,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以发展为目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 是为了缓解症状或改善功能,根据患者伤病的特点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运动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运动治疗在恢复、重建功能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物理治疗的主体,是康复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一种改善大脑感觉加工能力的治疗方法。治疗人员基于感觉统合理论,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组织有意义的治疗活动,使其在获得所需要的感觉信息后作出适当的反应。 适用于0-72个月儿童,是一种定量和定性功能评定量表,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粗大和精细),包括反射、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6个分测试(后两个测验主要用于精细运动功能),3个给分等级即0、1、2分,最后得出:原始分、相对年龄、百分比、标准分(量表分)、综合得来的发育商和总运动商。 主要用于评定03岁脑性瘫痪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测试项目包括视觉追踪5项、上肢关节活动能力9项、抓握能力10项、操作能力13项、手眼协调能力24项5个分测试,61个小项。属于等距量表,可用于跟踪观察脑瘫儿童精细运动能力的发育状况,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分级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的差别,为脑瘫儿童作业治疗的疗效评定提供依据。 该量表将不同体位的反射、姿势和运动模式分为88项评定指标,共分5个功能区,最后得出原始分(5个能区原始分)、各能区百分比(原始分/总分*100%)、总百分比(各能区百分比相加/5)、目标区分值(选定能区百分比相加/所选能区数)。全面评定粗大运动功能状况,被广泛采用。该量表还被修订为66项评定指标。 是适用于评价0-8岁儿童神经系统发展水平的诊断性测验工具,包括运动、个人社会、语言、手眼协调、表现和实际推理6大领域。运动领域测试儿童的运动技能,包括平衡性和协调控制动作的能力;个人社会领域评估儿童日常生活的熟练性、独立程度和其他儿童的交往能力;语言领域测试儿童接受和表达语言的能力;手眼协调领域评估儿童精细运动的技巧、手部灵巧性和视觉追踪能力;表现领域测试儿童视觉空间能力,包括工作速度和准确性; 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系统所得到、输入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无法有效地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进行正确的组织和分析,众多感觉信息在不适当的地方流通、作用,以致整个机体不能有效运作并使该个体的认知、活动、学习与情绪发展等出现异常,又称“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 GESELL发育诊断量表:适用于4周-72月儿童,测试内容包括适应性行为、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会5个方面,结果用发育商表示儿童的生长发育程度。 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系统就是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准确诊断的世界级标准评估工具。此套评估工具适用于自闭症儿童,年龄段为2岁0个月——7岁5个月,这套评估工具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发展及行为及儿童照顾者报告),它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考虑了工作人员测评孩子能力的记录,另外一个方面让家长将自己所观察到的儿童情况也做记录。 雷特障碍,也称为雷特综合征,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类疾病,主要由X性染色体上mecp2基因突变所致,患者多数为女孩。临床症状于出生后6~18个月逐渐显现,主要表现为头部发育缓慢,已获得的语言及手部目的性运动技能消退,智力障碍,刻板动作及共济失调,呼吸功能障碍及自闭倾向等。随着病程的发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肌肉萎缩,运动不协调甚至无法行走,呼吸和睡眠障碍以及癫痫等严重症状。 阿斯伯格综合征(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或广泛性发育障碍(PDD),具有与孤独症同样的社会交往障碍,局限的兴趣和重复、刻板的活动方式。在分类上与孤独症同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或广泛性发育障碍,但又不同于孤独症,与孤独症的区别在于此病没有明显的语言和智能障碍。 待分类的广泛性发展障碍,又称非典型孤独症。是一种弥漫性发育障碍,仅在3岁后才出现,并缺少诊断孤独症所需的精神病理学三方面异常,即社会交往异常;沟通异常;局限、刻板,或重复行为中的1个或2个,但在其他方面有特征性异常。与童年孤独症不同之处在于起病年龄较迟,或不能满足孤独症全部诊断标准。非典型孤独症最常见于严重发育迟滞和严重特定的感受性言语发育障碍患儿。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大量研究发现其发病与从遗传、免疫、生理和解剖、生化及母孕期有害因素和围产期并发症有关。孤独症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 自闭症谱系障碍,也称自闭谱系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典型自闭症,其核心症状就是所谓的“三联症”,主要体现为在社会性和交流能力、语言能力、仪式化的刻板行为三个方面同时都具有本质的缺损。它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现多使用于儿童身上。其病征包括异常的语言能力、异常的交往能力、狭窄的兴趣以及固执的行为模式。在这个谱系障碍中,儿童自闭症是儿童精神类疾病当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 是指使用特定方式培养训练青少年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注意力缺陷是很多家长要面临的问题。因为10个孩子,至少有7、8个孩子有注意力缺陷问题,只是严重程度的事情。注意力集中就像平稳驾驶。当兴奋不足的时候,大脑感到困顿并且走神;当兴奋过度的时候,大脑就会产生焦虑和无序。大脑的兴奋剂多巴胺,必须分泌得不多也不少。 心理治疗也叫精神治疗,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依据心理与生理相互作用机理,通过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等方式,帮助病人了解其发病原因和相关因素,影响和改变病人感受,帮助病人认识情绪和行为,改善身心状态,消除异常行为,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心理治疗的形式可以分为个别、家庭和集体治疗。治疗的模式可分为分析、行为、情绪和关系治疗等等。 针对多动症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或冲动症状、行为问题等方面,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工具SNAPIV量表、克氏持续度表现测验等进行评估量化,从而判断出其问题程度等。 适应行为的概念中包括3个本质特征:(1)适应行为是指个人保持生活独立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的行为。它既以一定的生理成熟和认知发展为前提,又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习得的行为。(2)适应行为是具有年龄特征的。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适应行为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社会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行为要求。一个人的适应行为是否存在缺陷要根据他的年龄来进行判断。(3)依生活条件、文化背景的不同... 注意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他们常常不能把无关刺激过滤掉,对各种刺激都会产生反应。在听课、做作业或做其它事情时,注意力常常难以保持持久,好发愣走神;经常因周围环境中的动静而分心,并东张西望或接话茬;做事往往难以持久,常常一件事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难以始终地遵守指令而完成要求完成的任务;做事时也常常不注意细节,常因粗心大意而出错;经常有意回避或不愿意从事需要较长时间集中精力的任务,如写作业,也 做事不考虑后果。常常会不分场合地插话或打断别人的谈话;会经常打扰或干涉他人的活动;老师问话未完,会经常未经允许而抢先回答;会常常登高爬低而不考虑危险;会在鲁莽中对他人或自己造成伤害。情绪也常常不稳定,容易过度兴奋,也容易因一点小事而不耐烦、发脾气或哭闹,甚至出现反抗和攻击性行为。 似乎有一股用不完的精力,会不断地活动,有的儿童从婴儿时期就有过度活动的特点,爱哭闹,难以入睡,喂食困难,常以跑代走,平时老是翻箱倒柜,不是拆开玩具就是打翻碗盆。上学后,在需要安静的场合,表现显著的过度活动,小动作很多,在课室里总是坐不住,屁股总是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严重的甚至擅自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喜欢跟人讲话,开玩笑,扮小丑,常惹是生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