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科普】多动症(2)6大误区正在侵蚀孩子的一生!家长必看发表时间:2021-03-08 11:28 ADHD 我们身边有部分这样的儿童或青少年: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调皮捣蛋,学习困难; 听觉器官没有损伤,却难以理解他人的言语; 活泼聪明却词汇贫乏、使人无法理解他们表达的意思; 身体健康无病,却常常焦虑不安; 智商不低,可上课却总是走神,是老师眼中“聪明的笨孩子”。 这样的一部分孩子其实就是多动症患儿,因家长对多动症了解不深,且存在许多误区,以至在孩子表现出相应症状时分辨不清。 以下6大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几个? 多动症是罕见的病? (1)我国多动症患儿人数约为:1500-2000万! (2)多动症患病率:约5~7%,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心理行为疾病。 (3)男女比例:约 6-9:1。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多动症的表现就是多动,文静的孩子没有多动症。这也是对多动症最常见的认识误区。 儿童多动症,全称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ADHD。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衬的注意力分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情绪冲动、任性等。 并非所有ADHD患儿都“多动”,如果一个孩子性格内向、安静,但他(她)有严重的注意力缺陷,也可能是多动症患儿。表面上,孩子很安静,但其实他(她)脑海里的注意力已经乱飞很久了。 顽皮和多动症一样? 正常的顽皮儿多动的行为是有目的的,好动多表现在特定的情景下,如课后游戏、户外活动等,在需要安静或有纪律约束的场合多能保持不动,在学习、伙伴交往和家庭中表现良好。 此外,正常的顽皮儿大部分时间注意力集中,为了贪玩作业也草率但不拖拉,成绩波动不是很大,而且随着年龄增长学习成绩日渐上升。 多动症患儿的行为表现比较唐突,冲动不能自控,破坏性大,令人不理解。在教室、操场、家庭多个场合表现得与年龄不相称。 多动症患儿注意保持的时间过短,上课时大部分注意力涣散,作业潦草、拖拉,学习波动大而且随年龄的增加不断下降。 多动症长大了自然会好? 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还小,太调皮了最多算是坏习惯不是病,长大自然会好”。这其实是对多动症本质和危害认识不足。 “注意力缺陷”、“冲动”、“多动”,都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冲动”和 “多动”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减弱。 但是,相当多的多动症儿童的“注意力缺陷”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是没有明显减轻的,如果不进行干预,可持续到青壮年阶段,影响到工作和家庭。 因此,对多动症应早发现、早治疗。 注意力不集中都是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俗称为多动症。那么“我的孩子注意力很差呀,是有多动症吗?” 其实,孩子的注意力是逐渐发展的。孩子在对应的年龄阶段的注意力发展水平不一,不是说注意力差就是有多动症,要看和年龄是否相符。 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副作用大? 说到就诊,家长往往最担心的是药物对小朋友身体健康的影响,担心一旦吃了药就会停不下来。 药品的副作用医生都会从始至终进行监测,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是安全可靠的,不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这些药物也没有成瘾性、依赖性,不必过分担心。 虽然药物治疗副作用小,但药物治疗要有一定的治疗指征和标准才能服用,要遵循专科医生医嘱。一般多动症的治疗还是建议药物加康复干预同时进行。 如果家长分辨不清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可以咨询相关的相关的机构,做到早治疗、早预防,及时采取科学的治疗方式,真正帮助患儿早日康复,顾连芒果儿童健康中心运用感觉统合干预特色课程,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以上就是本期关于多动症常见误区的介绍,如有不清楚的地方您可在网站留言,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哦。 持续关注【芒果科普】,您将了解到更多特殊宝贝的相关预防与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