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人教版小学教材插图引热议!如何透过插图视觉辅助让4岁凡凡从零语言、零互动到主动社交发表时间:2022-05-30 09:07 最近,人教版数学教材里的插图遭到网友的群嘲,“人教版数学教材”话题一连登上七个热搜。 ![]() 插画,作为现代设计的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以其直观形象性,真实性,已广泛运用于现在的多个领域,涉及文化活动、社会公共事业、医疗……在对谱系儿童的治疗中,巧用视觉提示,对他们的学习、情绪、理解等均有很大改善。 下面,一起来看一看顾连芒果在谱系儿童康复治疗中如何透过插图视觉辅助,让4岁凡凡从零语言、零互动到主动社交。 ![]() ❖ 姓名:凡凡 ❖ 年龄:4岁3月 ❖ 性别:男 ❖ 临床诊断:孤独症谱系 病情分析 ☑ 刻板行为较多。喜欢转动双手,观看移动的汽车及转动的车轮子;小朋友常在静态活动中出现鹦鹉学舌;有效沟通较少,向家长表达需求等欠佳,有需求时常拉大人的手。 ☑ 社会交往障碍。小朋友常常选择自己一个人呆在角落,自己一个人玩,对他人的行为或活动表现的漠不关心;互动能力欠佳,不喜欢和小朋友互动,当在集体活动中,小朋友和其他小朋友无互动,游戏中不能等待,有哭闹情绪出现。 ☑ 专注力欠佳。小朋友常常在一个活动中无法集中注意力,活动持续时间较短,常常不足1分钟。 ☑ 生活自理能力欠佳。家长反映小朋友在家无法自己独立大小便,需要家长辅助;日常生活中拖拉,完成简单活动独立性欠佳,需要家长辅助,如:洗手,穿鞋子等。 ☑ 手指精细欠佳。家长反映小朋友无法自己拉上拉链,拼搭积木等无法独立完成。 ☑ 指令执行欠佳。在家里对家人的指令回应欠佳,需要家长辅助执行。 ☑ 视觉寻求较多。家长反映小朋友在家喜欢看卡片,卡片对小朋友有较强的吸引力,小朋友常常会盯着一张卡片看很久。 康复治疗目标和计划 01 提高孩子的互动能力 老师先准备好即将进行的活动的流程步骤图卡,然后在活动刚开始进行时,由老师在旁根据图卡顺序辅助儿童参与游戏。后来慢慢撤去辅助,根据活动发展的顺序出示相应的图卡,孩子观察图卡的内容进行相应步骤的执行,慢慢地再由图卡转变成文字,逐渐降低辅助程度,直至孩子能够独立参与小朋友的活动。 02 提高孩子的独立工作能力 根据PEP-3的评估结果制定孩子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在个人工作系统(IWS)中准备小朋友的工作任务,包含孩子的:精细动作、认知、逻辑思维、执笔写画等。在工作任务卡的提示下,小朋友能够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完成任务,理解需要完成什么,有多少需要完成,完成后可以做什么等。 前期在老师的肢体辅助下进行个人工作任务的流程操作,在小朋友熟悉流程后,减少辅助,直至小朋友能够独立进行,完成个人工作任务。 03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以视觉的方式(文字、图示)来呈现日常生活的步骤。按照儿童的能力,将任务分解成小的步骤,用文字或视觉提示来循序呈现,让儿童能够按照图示完成任务,可提高孩子的独立能力,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如: 上厕所:脱裤子→脱内裤→蹲下/坐马桶→去尿尿/便便→擦屁股→穿上裤子→冲厕所→洗手 ![]() 洗手:打开手龙头→用水淋湿双手→把肥皂挤手上→双手搓30秒→用水把手冲干净→关上水龙头→用毛巾把手擦干等步骤 ![]() 日常生活技能,如: 拉拉链:第一步两边拉链放一起—扣起来;第二步一手拉住拉链一手拉住拉链环—向上拉。 04 提高课堂的配合度、参与度 运用视觉的明显区分,让儿童能够清晰知道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要做什么。如: 在进行结构化教学时,将环境用颜色或者标识分为不同的区域。休闲区,小组,集体游戏,美工等。 在视觉提示下小朋友能够清晰了解每个区域对应的活动。
05 提高规则意识、良好的行为规范 通过将良好的课堂行为以图示的形式展现出来,在教室各个区域粘贴相应区域应当遵守的行为,如: 上课时,要坐坐好 ![]() 也可以通过视觉提示的方式,督促小朋友遵守课堂常规,比如在地上贴了小脚印,孩子就知道排队要站在小脚印上等。以此来提高儿童的课堂规则意识,建立良好行为规范。 ![]() ![]() 效果总结分析
![]() 挤洗手液 ![]() 双手搓30秒 ![]() 把手吹干 康复治疗的意义在于回归和融入社会。像凡凡小朋友这种典型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康复治疗的重点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中对局部躯体功能的改善,而需要着眼于提高儿童整体的活动和参与能力,为他们今后能够独立生活、参与社交活动打下基础。 顾连芒果全人模式就是一种以系统理论为基础、关注儿童全面发展:既重视儿童躯体功能的改善又关心儿童在认知、语言、心理、情绪、社交等方面的发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