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解决构音问题,帮助儿童正常开口说话发表时间:2021-03-10 11:23 一、儿童背景资料 1.儿童基本情况: 姓名:成成(化名) 性别:男 年龄:3岁 症状表现:说话晚、发音不清晰、气息弱、口肌障碍 已上课时:3个月(1个疗程) 2. 家庭情况: 成成是一名被诊断为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2016年10月生,父母亲均为职员,出生时主要照顾者是外公外婆,家庭经济情况和居住条件良好。 二、个案实施时间: 2019年9月进入我中心进行康复训练,在到中心前已经接受了约2个月的康复训练。 三、问题的提出: 一岁多被发现语言表达异常后,成成三岁开始介入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过程中主要照顾者为外公,妈妈下班迟。 四、病情分析: 跟成成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带养方式过于溺爱,因为是外公带养时间多,父母每天下班后才能陪孩子,所以都过于宠爱。外公总是及时满足孩子所有需求,导致孩子在前语言期中的感知能力、发音能力及交际能力均发展不良,喂养精细,导致构音器官发育不良,气息短且弱,口部肌肉肌力低。 五、康复治疗目标: 1. 提高气息时长,并学会如何运用气息 2. 提高唇肌力量 3. 提高咬肌力量,下颌稳定性 4. 提高舌头灵活性 5. 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6.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六、康复治疗计划 1. 改善孩子的带养方式 2. 增加语音的刺激 3. 加强孩子呼吸能力的训练 4. 增强孩子的构音器官运动能力 5. 增强认知理解能力 6. 提高表达能力 七、康复治疗方案与实施 1. 改善带养方式。方法如下: l 增加带养人:日常生活中除了外公外婆带,父母也要参与带养,建立父母跟孩子之间良好的情感联结。 l 带养方式按照全辅—半辅—撤辅进行自然过渡:在孩子日常需求中,家人不要及时满足孩子需求,在孩子出现需求时,辅助或提示孩子如何表达。 l 喂养逐步接近正常饮食:食物硬度给孩子逐步过渡到成人正常硬度,增强孩子口部肌肉的感知能力及运动能力。 2. 锻炼孩子的呼吸能力。 l 掌握正确的腹式呼吸方法:每次训练5分钟,每周5次。 3. 呼吸训练:如通过引导孩子吹口哨、吹蜡烛、吹纸条、吹泡泡等游戏来练习呼气。通过让孩子闻香水、果香味等方法来练习吸气等。 4. 增强构音器官运动。 l 做口部按摩和backman帮助消除孩子的紧张,放松孩子口部和面部的肌肉,强化孩子口部肌肉的感知觉。 l 练习简单的口部运动操,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噘嘴、咧嘴、咂嘴、鼓腮、伸舌、弹舌、顶舌等。 l 生活中注重孩子口腔肌力的锻炼。我们会建议家长有选择地给孩子食物,比如:多给孩子吃硬的、有韧性的食物(牛肉干、红薯干、坚果等),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还可以锻炼孩子上下颌的协调运动以及舌头的灵活性;让孩子吃手指饼干时不用双手,只用嘴巴抿,可以锻炼双唇的力量和口部灵活性;给孩子吃跳跳糖,感受口腔内食物的跳动等。 5. 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游戏,如切水果、装饰蛋糕等,促进孩子的表达。每个游戏持续时长30-45min,设定3-4个环节。 八、效果总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