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两岁半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故事发表时间:2021-03-10 10:02 一、儿童背景资料 1.儿童基本情况 姓名:程程(化名) 性别:男 年龄:2岁半 症状表现:认知理解差、不会说话、感统失调 已上课时:6个月 2. 家庭情况 1) 家庭成员:父母、爷爷、奶奶。 2) 照顾者情况:父母为上班族,出生至今主要的照顾者为奶奶和爷爷,周末父母照顾。 3) 代养方式:父母上班比较忙,奶奶比较宠爱,语言环境较弱。在家有需求时,主要是通过哭闹的方式,或通过简单的指认得到物品。 二、个案实施时间 2019年5月 三、康复治疗计划 1、语言单训康复方案 (1)观察能力的训练 (2)模仿能力的训练 (3)动词理解能力的训练 (4)常见物品和动物的认识 (5)常用的肢体语言的理解 2、感统单训康复方案 (1)前庭觉训练 (2)本体觉训练 四、康复治疗方案与实施 1、语言单训 (1)观察能力的训练 1) 跟随老师拿给一样的物品。 2) 模仿老师做一样的动作。 3) 给物品涂一样的颜色。 4) 寻找1/2拼图,并拼成完整的图形。 5) 看老师的动作挑选物品或做相应的事情。 (2)模仿能力训练 1) 模仿老师拍身体部位的动作。 2) 模仿老师做小动物的相应动作。 3) 模仿老师的物品操作:拼图、搭积木、拼雪花片、玩胶泥等。 4) 模仿老师的肢体语言:点头、摇头、挥手、拍自己。 (3)动词的理解 1) 老师在做一些操作的时候,着重将需要孩子理解的动词加重语气、发音拖长或做动作时将声音弄大,从而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加深印象。 2) 辅助孩子重复需要理解的动词的动作。 3) 下指令或玩相类似的玩具,让小朋友主动重复相应的动作。 (4)常见物品和动物的认识 1) 常见日常用品和动物用实物或仿真的物品让小朋友通过感知觉认识。 2) 日常物品在认知教学过程中教儿童物品的用途。 3) 动物:一边模拟动物的声音,一边做相应的动作。 4) 成人做相应的动作,儿童根据动作选取相应的物品。 (5)肢体语言的理解 1) 模仿肢体语言,在做动作时成人一边做动作,一边语言表达。 2) 理解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肢体语言。儿童在做事情时,成人做动作或结合表达,儿童看见后能根据成人的动作给予相应的反馈。例如:儿童将水倒在地上,成人摇头(可以边做动作边说不可以),儿童看见或听见声音转向成人后,停止倒水的动作。 3) 在日常生活中,训练儿童遇到相应的问题时,用肢体语言表达。例如:遇到不想要的物品,用摇头、摆手或推开的形式表达。 2. 感统单训 (1)前庭觉训练 1) 跳蹦床(由简单跳,到边跳边抛接球的游戏) 2) 坐位-俯卧位-仰卧位-侧卧位荡秋千 3) 走平衡木(改变平衡木的宽度、长度、高度等) (2)本体觉训练 1) 青蛙跳(做动作的时候可以不停地改变行动的方向、行动的距离)。 2) 扔沙袋(可以增加桶的距离、桶的数量、沙袋与桶的颜色,由小朋友单独扔,转变到听指令扔)。 3) 坐独脚凳(单独坐,到单脚坐,再到坐的时候玩游戏) 八、效果总结分析
|